“玄奘大師一生就做了一件取經大事,吳承恩先生的書法、詩詞、繪畫都非常了得,但傳世的只有一部《西游記》。所以人的一生能把一件事做成做精,就很了不起。”
——六小齡童
1986年,六小齡童版《西游記》在央視首播,到今年,整整30年。人們常說,一千個觀眾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對中國觀眾來說,一萬個人心中,可能只有他這一個“美猴王”。別人演,人們會評論“像不像”,唯獨對他,人們認為,他就是孫悟空!
六小齡童說自己是中國最幸福的演員,他常常回憶,那部《西游記》,從1982年開拍,到1999年第二部拍完,歷時17年,正好和玄奘大師取經的時間一樣長。
六小齡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的行者,要歷經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苦練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孫悟空壓在五行山的時候,看似最難的節點,恰恰是最大的希望。
猴王世家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來自浙江紹興的一個戲曲世家。六小齡童的曾祖父章廷椿是紹興上虞的一個普通農民,自幼喜歡猴戲,被稱作“活猴章”。他的爺爺章益生則被叫做“賽活猴”,是他最早把紹興戲的一些班社帶到上海,在當時的“老閘大戲院”演出。六小齡童的父親六齡童章宗義的代表作則有《孫悟空大破平頂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孫悟空大鬧乾坤》等,其中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劇最為著名,在1960年被拍攝成彩色戲曲影片,轟動一時。
六小齡童有一個哥哥叫小六齡童,比他大10歲。當年,小六齡童曾是猴王的最佳傳人。后來小六齡童被白血病奪去了生命,時年17歲。從此,六小齡童接過猴戲傳承的重擔,在父親的指導下每天苦練猴戲。直到出演1986版的《西游記》,在27歲那年憑借孫悟空一角為全國觀眾所熟知,塑造了經典美猴王的形象。
即將于3月10日舉行的2016年第九屆封藏大典上,六小齡童將作為特邀嘉賓出席。在3月10日下午的“生命中的那壇酒”訪談環節,觀眾可以一睹美猴王六小齡童與百年歷史的瀘州老窖,如何碰撞出新的火花。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博大酒業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