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丁酉雞年農歷二月二,春回大地,萬象復蘇,瀘州老窖2017國窖1573封藏大典在酒城瀘州盛大開啟!
瀘州老窖2017國窖1573封藏大典盛大啟幕
匠心十年,始于2008年首屆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中國超高端定制白酒橫空出世。感恩十年,開啟了整個白酒行業慎終思遠,弘揚酒道精神,發揚師道尊嚴的虔誠之旅。
作為瀘州老窖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盛大的儀式活動,瀘州老窖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鋒攜公司高管團隊、技藝傳承人、技術專家、釀酒師、品酒師團隊、優秀員工代表早早來到儀式現場。
瀘州老窖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致歡迎辭
大典特別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 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永遠名譽主席吳志斌;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鳳凰衛視副總裁夏洪波;臺灣連江縣張龍德;著名詩人,作家謝有順;著名詩人,作家葉開;京東商城酒水總監楊葉;浙江遠見旅游發展機構董事長袁健等祭酒嘉賓現場見證封藏。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領導班子亮相封藏大典
著名表演藝術家劉佩琦、歌唱家韓磊、鋼琴家李云迪等嘉賓紛紛出席,也一同感受與見證這場厚重的文化盛宴。
穿過10年大典的時空之門,悠長的蟒號和震撼的鼓聲響起,在這有著千年釀酒歷史的鳳凰山麓,在444年連續不間斷使用的1573國寶窖池群旁,瀘州老窖2017國窖1573封藏大典的序幕正式拉開。古老的酒城瀘州,在春風的侵染中緩緩蘇醒,悠悠的釀酒龍脈在釀酒師的起窖聲中活躍起來。
十年封藏,也是十年風雨。大浪淘沙,瀘州老窖在行業的巨變中堅持、創新,全心全意釀酒;2017,繼往開來,沖刺、激勵,為行業復興而奮斗。瀘州老窖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先生的致辭既激昂又感慨。
國窖恩師,龍脈相承
上午9:30,封藏大典正式開始,和以往不同,今年的祭祀儀式加入了更加開放、包容的元素。企業的管理者代表,技藝的傳揚者代表,以及員工代表組成了祭祀團隊,每一位員工都是瀘州老窖的傳承者與守護者。
瀘州老窖2017國窖1573封藏大典祭祀儀式
祭祀代表依次是:主祭,劉淼;副祭,林鋒、沈才洪、何誠、張宿義;陪祭,23代傳人及優秀員工。
在千人祈福的氛圍中,主祭、副祭、陪祭代表緩緩走上臺階,凈手示誠、焚香靜心、恭迎祖駕、誦讀祭文、進香拜祖、成就敬祖、祖訓教導、 成員歸位、祭祀禮成。
誦讀祭文
進香拜祖
成就敬祖
祖訓教導
短短的祭祀儀式,喚起的是瀘州老窖數百年發展的傳奇歷史:1324年郭懷玉創制“甘醇曲”,開創了大曲釀酒之先河;1425年施敬章發明泥窖釀酒;1573年舒承宗首建國寶窖池群……
員工代表參與祭祀
數百年后,瀘州老窖仍堅守并致力于傳統釀制技藝的傳承和弘揚。這份堅守源于對自然的敬畏,對歷史的尊重,對技藝的傳承,對品質的追求……
國藏匠心,拾光烙印
“二月二,龍抬頭;燒頭香,喝春酒。”從遠古詩言志脈絡中的溫暖情義,到當今神圣的祭祀活動,春釀都被人們奉為精神境界和物質世界所追念的極品。
十壇春釀原漿抬上舞臺
“十年十壇”,春釀原漿,在釀酒師傅的號子聲中,抬上舞臺。十位祭酒嘉賓共同上臺品鑒,共話春釀美酒,贊譽有佳。正如孫寶國院士:“濃香清香醬香,少喝有益健康。國窖一五七三,單糧成就輝煌”。
美女與美酒相映輝
春釀原漿出酒
十名祭酒大師品評
每當此時,封藏大典也進入高潮。十壇原酒經過名家品評、封壇、簽名后,在劉淼、林鋒、沈才洪、何誠、張宿義等祭祀代表的護送下,進入龍泉洞中,最后蓋上封印。專業機構現場公證。
十壇春釀原漿進入龍泉洞封藏
國釀飄香,金雞報曉
大典最后,國窖1573春釀·金雞啼祥也正式推出,作為每年封藏大典上推出的限定產品,國窖1573春釀定制酒推出以來,因其稀缺的產量和特殊的紀念意義,備受消費者追捧,而極為稀少的市場流通量,也造就了產品極高的收藏價值。
國窖1573春釀·金雞啼祥正式推出
著名表演藝術家劉佩琦、歌唱家韓磊、鋼琴家李云迪作為嘉賓參加本次封藏大典
今年的國窖1573春釀·金雞啼祥造型雍容華貴,大氣端莊,雞與吉同音,雞年便是吉年,有吉祥之意,傳遞新的一年富貴吉祥的美好祝愿。
共同慶祝大典圓滿舉行暨國窖1573春釀·金雞啼祥的推出
百年匠心讓世界品味中國
千百年以來, 中國白酒釀制技藝遵循傳統、保持歷史、傳承文化,它的每一次創新和進步,無不凝聚著先人的智慧,并伴隨、參與、見證著中國歷史的發展、中華文化的變遷。白酒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個性:敬天地父母而成禮以節,慶大事、榮耀、立功而成歡壯志。可以說,“中國文化走多遠,中國白酒就能走多遠”。
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喚起了人們深藏心中的對天地的敬畏、對自然的感恩、對先祖的追思以及對文化的尊重。祭祀先祖,拜師訓徒,人們都有著意識深處的共同經歷和共同記憶,封藏大典帶著深埋于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讓人們感受到一次跨越千年、溝通古今、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喚醒我們,尤其是年輕人對于我們自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