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中國酒城醉美瀘州,走進瀘州老窖。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0家中央媒體以及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媒體的百余名記者在瀘州老窖近距離探訪“國寶窖池”,尋訪美酒之源,并與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鋒,以及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環境保護總監張宿義等開展了氛圍熱烈的探討。
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采訪活動于7月20日在云南麗江啟動。此次主題采訪活動以深入宣傳貫徹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為主線,采取水陸結合、邊采邊發的形式進行。活動將歷時20余天,覆蓋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此次主題采訪活動,全景展現長江經濟帶各區域的發展變化,挖掘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的文化、民俗、歷史傳承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展示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的文化之美、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建設之美。
四十萬網友圍觀《人民日報》探訪直播 國寶窖池成文物“網紅”
作為整個“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的重要一站,酒城瀘州自古以來“酒以城名 城以酒興”,獨特的酒文化自然而然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在27日上午的采風中,報道團的文化長江采訪團共計50位媒體記者,近距離走進了瀘州老窖國窖廣場,參觀了自公元1573年建造以來持續使用至今的白酒行業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73國寶窖池群,探訪瀘州城千年飄香的酒文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拉近國寶窖池與廣大網友之間的距離,《人民日報》聯動官方微博和app,對整個探訪過程進行了官方直播。直播過程中,關于國寶窖池的建造歷史、文化故事、當前的經濟和文化價值等訪談互動內容精彩,吸引了超過40萬網友在線觀看,引發網友深度的評論、轉發、互動,足見國寶魅力。
而《中國日報》(CHINA DAILY)則以微視頻的形式,透過鏡頭探訪國寶窖池的四百余年的歷史印記,而針對海外的讀者受眾,更是將瀘州老窖創新研發的兩款雞尾酒——巴蜀記憶和雨潤新竹,介紹給了廣大的海外讀者受眾,讓大家見到了瀘州老窖除了傳統之外的創新一面。
中國新聞社記者王慶凱在參觀了國寶窖池后表示,與以往看到的現代化釀酒企業相比,探訪國寶窖池有一種從現代穿越到了明清的感覺,非常震撼!
保護綠水青山 總經理林鋒與媒體深入互動交流
在參觀完國寶窖池后,50位中央及各省市媒體記者與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鋒,以及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環境保護總監張宿義,以及瀘州老窖博物館館長楊辰、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傳承人曾娜等開展了氛圍熱烈的探討。
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鋒與媒體記者熱烈討論
本次“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旨在挖掘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的文化、民俗、歷史傳承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因而大家的交流主題也圍繞瀘州老窖釀酒生態保護,瀘州老窖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等內容展開來。
在談到瀘州老窖的“生態環保 綠色發展時”,林鋒總經理介紹到:瀘州老窖作為國有大型企業,始終秉承“天地同釀、人間共生”的企業哲學,在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綠色節能等方面時刻履行公民責任、回饋社會大眾。
副總經理、安全環境保護總監張宿義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在新建的釀酒生產車間,瀘州老窖大力實施熱電聯產,有效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通過釀酒冷卻水循環利用技術,每日最大水耗從約3.4萬噸降低到約1.4萬噸;同時還對丟糟燃燒產生的蒸汽進行循環利用,每年將節約3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一直以來,瀘州老窖廢水、廢氣、廢渣及噪聲達標率均達100%,保持了白酒行業“清潔生產一級單位”的資質,被評為全國“環保良好企業”,為長江綠色生態保護做出了民族企業應盡的責任。
“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林鋒總經理在談及呵護生態,打造中國白酒優質產區時,透露出無比堅定的信念。在做好瀘州老窖的保護生態責任的同時,林鋒還強調生態保護應該統籌考慮,他談到,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有可能會出現環境保護不到位的問題,但一定要認識到,問題都不是孤立的,企業和個人也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局部的做法無法帶來整體環境的徹底改善,只有呼吁所有人,所有企業都行動起來,共同協作,才能真正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好。
目前,中國白酒企業正在加速品牌的國際化,媒體記者也就中國白酒國際化向瀘州老窖踴躍發問。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宿義在交流時談到,中國白酒被外國人接受需要中國酒文化的普及。他以中餐為例,談到過去國外中餐面向基本上是華人群體,但隨著中國文化的崛起,以及中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餐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對于中國白酒的普及,張宿義認為不論是消費習慣、口感偏好都需要慢慢地培育,要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讓外國消費者中國白酒的工藝,了解我們的生產,才能讓外國消費者真正接納白酒。
大江奔流,共建滿載幸福的長江
《人民日報》評論稱:長江是生命之河,也是幸福之河。人們依江而生,沿江而興,滔滔江水里有文化,有財富,有民生。長江經濟帶,也是一條文化帶。建設長江經濟帶,為傳承文化傳統、交流文化感情、互通文化資源提供了平臺;反過來說,文化為長江永續發展加注了活力。
媒體記者觀賞瀘州老窖雞尾酒的調制
的確,長江孕育了酒城瀘州,也賦予了瀘州老窖“樹高千尺不忘根”的企業感恩精神。百年前,瀘州老窖釀造的美酒,通過長江水路通江達海,名揚天下,百年后,“天地同釀 人間共生”成為瀘州老窖一直以來奉行的企業哲學。這其中的人與自然,企業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給企業帶來持續健康的發展也一直如長江哺育瀘州,哺育瀘州老窖。
正如《人民日報》談到,打造文化長江,更要激活流淌于血脈中的精神力量。瀘州老窖·國窖1573就是一杯盛滿了國人精神的生命之水,用中庸和諧的酒道精神,調出中華民族物質、精神、文明和諧之美!